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设区的市及省直管县(市)科协,各高校科协、企业(园区)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扩大优质科普资源的供给,省科协决定开展“千万IP创科普”&“皖美科装”原创科普作品征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5-08-06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传播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三、投稿方式
请各单位积极组织动员本系统、本领域、本行业相关人员参加创作。由作者将科普作品及作品信息表(word版和签字后的pdf版)发送至投稿邮箱,邮件主题统一为:“千万IP创科普”&“皖美科装”原创科普作品+作者单位、姓名。
四、作品征集要求
(一)征集方向
本次征集的作品重点聚焦安徽前沿科技发展,重点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生命健康、智能家电、新材料、人工智能)和7+N未来产业(通用智能、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空天信息和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领域和方向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科技成果、科学故事、应用场景、实用技能等;兼顾综合百科类,包括科学家精神、青少年科技教育、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数字素养、知识产权、国防教育、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动植物、科学与艺术等领域。
本次征集的作品内容应短而精,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
(二)作品类型
本次征集的作品分为科普视频和科普图文两大类。
1.科普视频要求如下:
(1)视频中的文字语言应为简体中文,配音和解说使用普通话,配中文字幕。
(2)视频应由片头、正片、片尾三部分构成,片头展现“千万IP创科普”&“皖美科装”科普作品+作品名称,片尾署名应体现主创人员、制作时间等信息。每件作品署名人员不超过3人。
(3)视频形式可多样化,包括但不局限于纪录短片、DV短片、动画、动漫等。不接受AI生成的视频。
(4)视频格式须为MP4格式,画幅比例16:9或4:3,分辨率为1080p及以上,单个视频大小为100-300M之间。
(5)视频时长不超过3分钟。
2.科普图文要求如下:
(1)作品类型以科普文章和科普长图为主,其中科普文章需不少于一张配图,配图需在图片正下方添加文字说明,如图片为AI生成,应在图片下方注明。
(2)作品在展现科学性的同时,要通俗易懂,并做适当的排版,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3)科普文章采用word或wps形式,1000-2000汉字;科普长图采用JPG格式文件,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片文件大小不超过5M。
(4)科普文章和科普长图的标题均需展现“千万IP创科普”&“皖美科装”科普作品+作品名称。根据布局与美观要求,可不添加有关制作信息;如需标识,可在文章或长图尾部标注作者、作者单位、审核人、审核人单位等信息。每件作品署名人员不超过2人。
(三)参考文献
作品如有参考文献需规范引用,统一引用格式为: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四)作品科学性要求
为确保作品内容的科学性,所有原创科普作品需经过相关领域【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具备同等专业水平专家审核签字。如作者本身具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具备同等专业水平,则无需再请专家审核签字。
五、优秀作品展示及奖励
(一)主办单位将根据征集到的作品数量和质量,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传播平台上发布。
(二)主办单位根据作品内容质量、创作难易程度等,对每一大类作品按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优秀奖300元,给予每个作品创作激励,具体激励数量根据作品征集情况另行确定,若一等奖空缺,将适当增加其他等次奖项的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获奖者所得创作激励由主办单位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后发放,激励金额均为税前金额。
(三)主办单位对入选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六、其他事项
应征者一旦报送作品,即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下规则。
(一)作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二)作品提交即视为同意授权主承办单位的传播平台用于线上线下公益传播,且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和编辑。未经主办单位书面同意,本年度内作者不得授权其他平台发布作品。
(三)作品须为完全原创作品,未公开发表,且作者未将版权、改编权、开发权出让给第三方,主办单位不对因作品参赛引发的侵权纠纷负责;若发现抄袭,取消评选资格。
(四)如提供的内容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或者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而导致任何争议、索赔、诉讼等后果,由创作者承担法律责任,活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五)作品信息表所填内容必须真实有效,请保持通讯畅通,主办单位将通过信息表上的联系方式与入选作品投稿人联系。
(六)本次征集活动所有投稿作品不予退还,请作者自行备份。
(七)本次征集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七、联系方式
安徽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赵 锋 0551-657978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李 豪 17681896315
投稿邮箱:602678827@qq.com
附件:科普作品信息表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8-06